我校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发布日期:2024-09-2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人文社科部

近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我校荣获两项殊荣。经济管理学院韩一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荣获一等奖,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朱道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荣获二等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于1987年设立,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的政府奖,已成为首都社科领域权威性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金名片”。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已举办十七届。本届评奖工作自2023年3月启动,经个人申报、系统初评、专项复核、学科评选组复评、市评奖委员会总评、面向社会公示等环节,共有210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165项。这些成果是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力展现了近年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提现了首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优良作风和聆听时代声音、投身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一等奖成果

韩一军、赵霞等:《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韩一军,男,1971年生,陕西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粮食安全、市场贸易、投资与产业、冷链物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参与WTO农业谈判与G20农业部长谈判。主笔的50多个政策研究报告获部长及以上高层领导批示。主持课题150多个,公开发表文章170多篇。2021年获中宣部人才称号,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21年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共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

赵霞,女,1978年生,河北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粮食安全、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人居环境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主笔撰写的7项研究报告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国家级领导批示。2013年入选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3~2015),获得2016年度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出版著作3部,主编、副主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

由韩一军教授组建的市场贸易高水平创新团队组建于2020年,包括赵霞、王玉斌、高颖、马红旗、廖媛红、蔡海龙、胡哲鹏等多位老师。团队自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等领域起草一系列重大政策研究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8份,其中中央领导批示9份。团队连续4年牵头完成《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举办4届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大力推动我国农业品牌政策创设;牵头制定联盟章程,组织多次全国性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活动(240个成员),助力我国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起草《全国“十四五”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规范化发展。此次获奖成果《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除主要著作者韩一军和赵霞外,参与撰写的还包括多位团队老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包括廖媛红、高颖、刘乃郗、郝晓燕、代瑞熙、孙慧波、王萍萍、杨曼莎、潘怡、方云鹤、栾健、王允、袁青青、徐长松、李雪、王允、韩亭辉、卢昱嘉、李钰、王嘉宁、张益、纪承名、万莹莹等。

 

 


成果介绍

《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依托韩一军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为核心,从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粮食生产布局、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流通、粮食科技与装备支撑、完善涉粮土地与金融制度以及创新粮食产业政策体系等7个方面为切入点,系统回答了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明确了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探索了新形势下影响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提出了全面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该成果的出版对于未来的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学术借鉴意义。



二等奖成果

朱道林、王健、张倩、段文技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

朱道林,男,1966年生,安徽人。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土地学会会长,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土地经济与土地政策领域研究,著有《土地经济学论纲》《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悖论:理论、实践与改革》《土地资源利用与政府调控》《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土地市场》等著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3项。

朱道林教授团队在土地制度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自然资源管理、耕地保护与大食物观等领域开展了长期持续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重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团队中王健、张倩、段文技等多位老师在SCI/CS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连续主办了三届全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研究生论坛,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有关领导同志批示5份,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参加获奖成果《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研究的还有团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张晖、代亚婷、邢琦、张嘉庆、朱紫菱等。


成果介绍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双重压力,如何科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使其成为环境经济政策工具,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全新命题。相较于国际环境经济核算,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研究尚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亟需借鉴国际上相关核算体系及核算方法,博采众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准确、全面、客观地认识与比较国际上不同核算体系的特征及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针对这一背景,朱道林教授团队自2019年开始,依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深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重点从国际上主流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入手,梳理比较各国在核算主体与范围、核算方法与路径、核算指标与账户设置等方面的异同,为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框架提供借鉴。基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得到了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领导的批示,成果部分内容已经得到相关行业标准借鉴与采纳,且相关研究观点及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被广泛研讨,深化了学术界对该问题本质的认识。该成果对推动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将起到重要支撑与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