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14项成果获教育部奖

发布日期:2023-07-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科技成果部

近日,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参加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会议。学校副校长田见晖参加会议,杨宁教授作为获奖者代表参加颁奖仪式。

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关于2021、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国农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青年科学奖1项。

中国农大园艺学院高俊平教授团队、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杜太生教授团队、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杨宁教授团队、植物保护学院王琦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生物学院傅静雁教授获青年科学奖。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生物学院夏国良教授、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李保国教授、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刘志丹教授、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媛教授、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思恩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永康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杨晓光教授、动物医学院郝智慧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会议指出,新时代十年来,教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科技工作的领导,推动高校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中国高校科技战线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创新中不惧艰险,高质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任。

会议指出,到2035年,高校科技创新要成为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核心力量。一要着力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水平,凝练重大和关键科学问题,坚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二要全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主动回应国家急迫需求,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三要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主动与国家经济领域对接,深入实施“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切实加强技术转移转化。四要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战化水平,建立国家科教融合创新特区,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五要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实施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六要构建完善健康的学术生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