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学院王祥、资环学院汪杰课题组在土壤碳矿化对微塑料输入响应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

近日,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李保国教授团队王祥课题组联合资源与环境学院汪杰课题组,在土壤碳矿化对外源微塑料输入响应机制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微塑料影响土壤碳矿化的机制:氧气动态和电子转移的重要作用”(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on soil carbon mineralization: the crucial role of oxygen dynamics and electron transfer)为题,9月12日以封面论文在线发表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国际权威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png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全球性的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了多种不利影响,如降低土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可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PLA)等,可最终被降解为二氧化碳(CO2)和水,从而减轻传统石油基微塑料带来的危害。然而,短时间内可生物降解塑料并不能完全降解,这可能会导致具有相对较高生物可利用性的新型可降解微塑料(与传统微塑料相比)进入到土壤环境中。此类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仍知之甚少。

研究结合氧气动态,DOM(可溶性有机质)光谱学、质谱特性和电化学分析,以确定微塑料影响土壤碳排放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微塑料改变了土壤中的微尺度氧有效性、DOM特性和DOM电子传递能力。传统微塑料(PE)引起的气体排放变化主要是诱导DOM电子转移引起的,而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引起的气体排放变化主要是由于PLA降解,PLA降解过程增加了DOM的浓度和电子转移能力。

2.jp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封面文章

中国农业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博士生石佳为论文第一作者,土地学院王祥和资环学院汪杰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土地学院商建英教授和朱堃副教授参与了本研究的部分工作。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epdf/10.1021/acs.est.3c02133

供稿: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供图: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